赵建华:没有什么比坚持还重要
黄天德/文

              他,五岁登台自如地演唱了《学习雷锋好榜样》。
      他,放弃了安稳的生活,选择独自北上进修音乐。
      他,学有所成之后,却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熟悉的土地,建设家乡的文化事业。
     他,在单位保安的印象就是“忙”,“唱歌很好听,并带动了塘厦音乐的发展”。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赵建华校友,东莞市塘厦镇人,现任塘厦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农民工歌曲创作基地负责人、中国音乐剧生产基地负责人、广东流行音乐协会音乐剧委员会副主任、东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农民工艺术团负责人、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基地负责人、东莞塘厦作词作曲家协会会长,其音乐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协“金钟奖”,文化部“群星奖”等多个国家、省市重要奖项,然而他却取艺名为“零峰”,寓意“从零开始,勇攀高峰”。

        启蒙于家庭,成长于莞工

              在上世纪90年代初,赵建华并没有报考自己理想中的星海音乐学院,而是选择了我校与暨南大学联合办学的企业管理专业,成了东莞理工学院第一批学生。谈及当初的选择时,赵建华坦言:“父母都是中学的老师,他们更加希望我能够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现在的他回首过去的求学经历,认为学习什么专业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能够坚持自己热爱的东西。
      赵建华心中对于音乐的热爱更多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环境,由于父母是老师,小时候的他生活在校园里面,那时候并没有太多的娱乐方式,听收音机倒成了他的习惯,收音机给他打开了全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流淌着音符的世界。据赵建华回忆,那时候他除了会玩各种各样的乐器,还会听各种类型的歌曲,其中受到港台音乐影响尤深;他还对旋律特别敏感,往往听上几遍的歌曲就能够用乐器演奏出来。
      正是这样出色的才华,刚进莞工时,他就作为新生代表在晚会上自弹自唱,而且反响还不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在莞工生活的点点滴滴,依旧历历在目,未敢忘却,赵建华笑着给我们回忆起当时莞工的课外活动,“那时候体育活动也很多,但是最受欢迎的莫过于KTV比赛了。”在90年代的莞工,赵建华钟情于KTV大赛,正是这样一个个小舞台,赵建华变得更加自信从容了,为他以后走向一个个大舞台奠定了基础。

        生活在此岸,梦想在彼岸

              1993年,赵建华在莞工毕业了。他先后在银行、塘厦镇招商办、团委、宣传办工作过。尽管公务员的工作很忙,当时赵建华并没有放弃自己所热爱的音乐,在工作之余,他开始创作了《漂泊者》、《想家》等歌曲。就在2001年5月团委工作期间,作为团委副书记的他带领一批团员去井冈山学习,就是这样偶然的机会,让他结识了经验丰富的新闻工作者黄志文。在交流的过程中,黄志文诚恳地对赵建华说:“这么好的声音条件,为什么不去北京进修一下呢?或许能够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而且香港著名音乐人许建强对他说过:“这么好的条件,怎么不唱歌呢?”有时候,人在某个平凡的时刻做出不平凡的决定时,并不需要宏大的事件来刺激他,或者仅仅是一句话足矣。潜藏在赵建华心目中的音乐梦再一次被点燃,并已成燎原之势。
      就这样,已经是塘厦镇宣传办正式职工的赵建华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停薪留职,北上中央音乐学院进修。此岸是安稳的生活,彼岸是不确定的未来,此时的他已然扬帆起航,去追寻心中的音乐梦,他说:“既然心中还有一团不灭的火,既然我还有梦想,为什么不去追求呢?”进修期间,赵建华的室友有交响乐团的指挥、职业的音乐创作人等等,正是这样的一个音乐圈子,“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他不但眼界开阔了,对音乐的灵感也如泉水般喷涌而出。
      2002年,赵建华进修后直接回到东莞,和黄志文共同创作了《永在你身边》,这首歌登上了广东省新曲榜十大金曲榜。他创作的《青春飞扬》被定为东莞志愿者之歌。当说到音乐道路上的伯乐时,他感恩地说道“每个人都是我的伯乐”,他感激许建强把他领进了音乐圈,正是许建强的当初的鼓励和帮助,他最终坚持并不断地发掘了自己的音乐才华。现今的他,集作词、作曲、演唱于一身,已创作歌曲五百余首,有多首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曾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梦想剧场”等大型的演唱会,已发行《为你钟情》、《另一个哥哥》、《密码2513》、《纪念张国荣逝世五周年》4张音乐专辑,09年首张EP《一切还好吗》,10年发行了第二张EP《零峰2010》而最近赵建华在12月16号会在东莞玉兰大剧院举行他的个人演唱会,再度发行原创专辑。
     说到赵建华的成就,绕不开的当然是《百年一梦》的创作,“在2013年末参加省的一个活动后,当时在车上就萌发了要写一首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歌曲,旋律前面悠远,后面激昂”,经过一两个月的构思,初稿终于出来了,并初定为《中华民族》,后来歌曲经过当代著名词作家陈晓光的重新填词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徐沛东的重新编曲,曲调既舒缓、广阔、流畅,又凝重、大气、澎湃的《百年一梦》面世了,表达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路程和民族的奋斗历程。“这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萦绕锦绣山河的梦想,它像高山坚强挺立,它像大海深邃宽广”,歌曲一举获得2014年中宣部歌曲类“五个一工程”奖。

        姿势在低处,目光在高处

              当被问到:“为什么这么有才华还一直独居一隅,安心在塘厦发展呢?”,赵建华平静地说出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眷恋——塘厦是我的根,我爱这里。是的,他这样说了,也是这样一直践行着这句话。刚从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回来,由于音乐方面的特长,赵建华被委任为塘厦镇文化站站长一职,他见证并参与了东莞文化事业从一片白纸到文化新城,再到文化名城的转变,他说:“那时候塘厦并没有什么文化团体,很庆幸我见证了塘厦的发展,并且参与其中。”2004年,东莞市文化局决定在塘厦成立东莞打工歌曲创作基地;2005年初,赵建华被共青团中央委员会评为“2004年度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2006年,他所在的塘厦镇成功举办了“越唱越红”广场之星歌唱大赛,自2013年起,“越唱越红”农民工歌唱大赛被列为省级文化品牌活动;2012年中国打工歌曲创作大赛也在塘厦成功举办,大赛推出了一系列反映当代农民工真实生活、情感以及创业历程的好作品,被誉为“中国打工族好声音”。“越唱越红”活动的发起人原塘厦镇宣传文体局局长、文广中心主任黄耀群称,塘厦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许多如赵建华一样热衷于文化的年轻人。
      作为一个基层文化事业的管理者,赵建华并不认同“东莞是文化沙漠”这一个说法,他认为越是低洼的地方越包容,他以中国农民工创作基地的成立为例子说明东莞文化事业的发展。03年,赵建华结合塘厦镇企业多、外来人口多、音乐爱好者多这一实际情况,与时任东莞文化局艺术科科长周汉标推动成立了东莞(塘厦)打工歌曲创作基地,“我们要做的就是因地制宜、因势引导,为广大的农民工音乐爱好者创造一个能够展现他们的舞台,东莞的外来人口众多,我们的文化是包容的、多元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塘厦镇以“打工歌曲”为特色的原创音乐的影响力在广东省乃至全国不断辐射,最终促成了中国农民工创作基地等一系列的创作平台的诞生。
      赵建华作为很有潜质和专业水准的歌手,他在个人事业上并没有想过走明星路,他说:“我觉得我这样做挺好的,并不一定自己要成为多么有名的大明星。”他想做的依然是依托东莞和他所在的塘厦镇的环境优势,为当地搭建更大的音乐创作和交流的平台,“帮助更多有梦想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身为一名公职人员,他的努力方向是寻求商业运营与政府扶持间的结合,整合各方面的社会资源,推动主旋律走向市场化。
       平实朴素的语言背后,透露出的是赵建华对于这片土地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扎根;因为热爱,所以付出。赵建华用一个成语总结了过去的经历——顺其自然,他进一步给我们阐释:“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如意,唯有把心态放平,把姿态放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这样我们才不会有太多‘怀才不遇’的感叹。”或者,这就是赵建华不走明星路,安心扎根塘厦,为广大热爱音乐的人打造一个个创作平台的原因。姿势在低处,目光在高处,低调的他以一个基层文化管理者的视角筹划着塘厦文化事业的发展,现今塘厦乃至东莞的文化事业都实现了质的跃变。
      在采访的最后,赵建华深情寄语母校,希冀母校能够早日建成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为推动东莞的发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并且了赠送了一句简洁而有力量的话给在校的师弟师妹——“没有什么比坚持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