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中心(松山湖校区)

总建筑面积:5102 平方米(大礼堂)、8811平方米(学术交流中心)

竣工时间:2004年

主创建筑师:王欣(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建筑师)

主要作品:南京朗玛国际广场(南京)、北大附中广州分校(广州)、广州光大花园体育俱乐部(广州)、深圳大学基础实验室二期(深圳)、厦门航空综合开发基地(厦门)

主要奖项: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优秀方案设计一等奖

“功能空间的重组”和“自然环境的强化”是学术交流中心、礼堂组团的设计的基本概念。

建筑师认为,学校里的礼堂,应该与城市公众性的影剧院设施有所区别。一方面,其在学院建筑群体中的核心位置以及礼仪、典礼的使用需求,使之具有纪念性与象征意义,另一方面,拥有大量空闲时间且文化业余生活丰富的学生是其日常使用的主体,活泼与不拘一格又是它的性格。

礼堂是在学校建筑群中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场所,设计师采用一个简洁的立方体来对应纪念性的需求,整齐有序的柱网加上统一的金属格栅所组成的造型,端庄稳重又不失轻盈。主体立面的处理表达了强烈的虚实对比。

大礼堂从外观上看,是一个整齐的立方体盒子,外围是架空的柱廊。为了体现实体的感觉,在柱廊外挂轻钢格栅,与素混凝土的柱子形成粗犷与细腻的对比。灰色的颜色基调使得礼堂特有的厚重感得到体现,而通透的落地玻璃窗让人在礼堂周边的服务空间内体会到无限开阔空间感受。

整个礼堂从水面对岸看,仿佛是一个漂浮在水上的音乐盒,轻盈中又不失稳重,恰当的表达了大学礼堂这一性质建筑物的特殊魅力。

交流中心与大礼堂在空间上形成完整互补的整体。

交流中心的建筑都以水平的体量处理,朝西北车道的立面采用明快、简洁的处理方式,朝东南立面采用亲水的大斜草坡和融合的水平院落作为设计的语汇,使得建筑的两面具有不同的形式语言。在客房设计上,以人的活动作为设计的起点,使宝贵的湖岸线资源最大化地被利用,对人行动路线的强化和引导也与城市设计融为一体,使建筑适地而生,与环境、校园空间相互呼应。